本資訊由大元未上市股票研究室提供 語音查詢請電02-2999-0188 歡迎來到大元未上市股票資訊網
未上市股票新聞
今日未上市新聞
 
宇辰光電個股新聞

多點電容式觸控應用發展動向

新聞發生日期:2011-06-23 |  相關公司:宇辰光電 |  瀏覽人數:968

宇辰光電總經理王貴璟以自身在觸控產業十多年的經歷,闡述多點投射式電容觸控市場動態,以及各種相關觸控技術的應用原理與技術優劣,更深入探討相關觸控技術涉及的製程與成本分析…
在「多點電容式觸控應用發展動向」主題演講中,宇辰光電(eTurboTouch)總經理王貴璟先生,以自身十多年長期在觸控產業領域的觀察與感想,點出當今多點電容式觸控市場動態、多點觸控模組結構技術原理、大尺寸多點觸控面板應用及可撓性電容多點觸控面板等議題。
首先在多點電容式觸控市場動態上,王總引述DisplaySearch針對2010年觸控模組出貨量與產值的統計資料,2009年觸控面板出貨量與產值達6.07億片、43.32億美元,2010年成長到8億片、61.77億美元,2011年因平板電腦也採用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使出貨量與產值提高到9.87億片、76.46億美元,2012年達11.61億片、89億美元,2013年13.41億片、101.46億美元,2014年15.38億片、113.31億美元,2015年17.35億片、124億美元,從2009~2015年以年複合成長率25%的速度成長。放大[放大圖片]宇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CEO Kim Wang
王總指出,出貨量與產值的成長曲線相近,以面板產值除以出貨量可得到從2011年以後的平均觸控面板單價,每年下降0.1~0.2美元的幅度,而市場現實單價下滑的速度還更快。以YoY今年對去年的相對成長率來說,2010 YoY vs 2011 YoY從41%降到27.8%,Netbook、平板電腦、MID裝置的2010 YoY vs 2011 YoY將從873%降到41.2%,這代表著年對年的觸控面板應用的成長動能趨緩之勢。
王總由此推測,觸控面板將快速而持續的往大尺寸應用邁進,藉由中尺寸PC(DT+NB)以及大尺寸AIO電腦等高單價觸控面板出貨的成長,把整體面板單價與產值拉高。他也認為,行動裝置、IT產品以及大尺寸面板,仍會是未來觸控面板的主要應用趨勢。
儘管各家投顧或產業分析有所不同,對傳統PC(DT+NB)搭載觸控面板的趨勢看法卻是方向一致。平板電腦以超高速成長帶動觸控產業,Netbook與平板電腦應用於2010年後快速成長,同時總體PC觸控市場規模將擴大2倍,而PC(DT+NB)成為目前市場上觸控技術增長最迅速的領域。
多點觸控面板的技術趨勢與競爭態勢
王總經理引用DisplaySearch數據指出,未來3年內,投射電容式與電阻式仍為主流技術,而投射電容式以驚人滲透速率成長,預計在2012年佔所有觸控面板比例會超過50%;而12吋以下面板以電阻式與投射式電容觸控為主要技術,互相競爭,互有消長,投射式電容觸控技術將從小尺寸、中尺寸朝大尺寸發展。
觸控面板技術趨勢的演進從最早的單點觸控加手勢(Single Touch+Gesture),進化到能支援5點以上的多點觸控(Multi-touch),接下來支援多重輸入方式如觸控筆寫輸入加上掌紋輸入等方式,最後則是走向可撓式多點觸控面板的趨勢。
在投射電容技術競爭態勢上,王總指出台灣產業過去不注重工業設計(Industry Design;ID),也不注重軟體發展。Apple訂出Pad規格:高硬體規格、強大的ID、低單價的價格策略,以及結合自家的軟體發展實力與高創意整合度勝出。但因投射式電容技術為蘋果所採用而成為主流,真實多點觸控應用技術與控制IC能力發展依存度高。
目前台灣許多中小尺寸面板廠商轉戰觸控面板產業,已經有60幾家集中研製電容觸控面板的產品;而相關技術層次多元、商業模式多變,同時競爭規模巨大,全球中小尺寸面板產業板塊仍持續移動,從日本轉移到南韓、台灣,再由日本或台灣轉移部分低階生產線或模組廠到大陸。
在玻璃電容式觸控面板供給部分,2010年iPad為1,150萬台,平板為200萬台,2011年iPad為2,450萬台、平板電腦為1,050萬台,而CF廠投入平板的ITO玻璃產能分配比重,在2010與2011年分別為60、70%論斷,假設各廠良率以60%計算,2010年ITO玻璃面積供需OK,但2011年將吃緊。據了解,iPad觸控面板受限貼合技術問題,初期良率僅2~3成,至今已提升到4~5成,由此推估ITO玻璃面積到2011年將會供不應求,此時ITO薄膜將成為替代材料之一。
以宇辰最近爭取到的日本客戶為例,他們就要可以筆寫的電阻式觸控面板,因為投射電容式需露出手指來點觸,對冰天雪地執行公務的警察人員來說像是一種虐待。王總也認為目前投射式電容成為主流,主要是因為蘋果採用,3年前還沒有人提到過;但它在3、5年後還是不是主流,則不見得,業界不應該太集中、偏頗於某項技術。宇辰光電也有推可撓性的多點觸控面板。
觸控模組結構與大尺寸多點觸控面板應用
王總經理以電容觸控的公式C=εr*8.85A/T(介電常數乘以8.85再乘以觸控面積A再除以玻璃厚度T),由於反應時間與電容值有關,大尺寸螢幕的玻璃需維持一定厚度,導致C電容值固定,會造成觸控反應延遲的現象,因此大尺寸觸控目前仍由光學式觸控應用為主。
另外在模組結構上,圖騰(Pattern)有鑽石型(Diamond)以及柵欄型(Grid);鑽石型圖騰是搭自體電容(Self-Capacitance),以偵測碰觸點該軸向的掃瞄線的電容感應值,而柵欄型圖騰則搭配相互電容(Mutual Capacitance)的感應設計,可作感觸點相鄰水平X軸與垂直Y軸向掃瞄,其觸控點的靈敏度與精準度會提升。
至於投射式電容的多元結構,有蘋果使用的G/G(Glass/Glass)、G/F/F(Glass/ITO X Film/ITO Y Film),On-cell TFT LCD、In-cell TFT LCD與On-cell AMOLED,另外還有減低感測層基板厚度如SOC、OGS or G2、G2 with PET、G1F以及PET+CS-Sensor等製程結構技術。
在大尺寸多點觸控面板應用上,以各市調機構的統計預估數字,15.6~27吋螢幕的AIO一體成形電腦,2011年的出貨量可達1,400萬台;iPad-like的7~12吋平板電腦,出貨量可達1,450萬部,另外在數位看板、電子白板與數位大螢幕也有50萬台的利基市場。而無論是美國或日本的統計數據,iPad最多用途的是玩遊戲。另外,2012年7吋以上觸控面板應用與滲透率,筆電達86%、Netbook達30%、PC佔 65%、整體大尺寸觸控的滲透率將達到92%。
王總列出各種多點觸控面板技術的優劣比較表。以功耗而言,Resistive Touch電阻式觸控面板,在睡眠(Sleep)、閒置(Idle)、作用模式(Active)下功耗各為30μA、9mA、9mA,類比電阻式多點觸控(Analog Resistive Multi-touch)面板,功耗則為200μA、200uA、24mA;投射式電容多點觸控面板(Projective Capacitive Multi-touch)的功耗為18μA、24μA、50mA,電容式觸控則為N/A、55mA與65mA。
另外,像Resistive Touch電阻式觸控無法做到多點觸控,抗噪訊力也不佳,掌紋輸入功能需另外加模組,也不具可撓性,其餘像手勢、Windows 7、筆寫輸入均支援,成本也最低;類比式電阻則比前者增加多點觸控的支援,但成本提高一些;光學式多點觸控技術,則也可以支援多點觸控、手勢、Windows 7以及筆寫輸入,僅掌紋輸入不支援且成本偏高,也不具可撓性。
而投射式電容除了成本偏高、僅支援手指碰觸且不支援掌紋輸入之外,功能上均支援多點觸控、手勢應用、Windows 7以及獨特的可撓性設計。王總也認為在未來注重ID設計以及戶外數位廣告看板應用的發展態勢下,可撓式電容多點觸控面板技術,會有更多的應用空間。
<摘錄電子>
未上市股票新聞
 
公開資訊觀測站 櫃檯買賣中心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聯合理財網 未上市股票新聞 天下雜誌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鉅亨網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 未上市 未上市 未上市櫃股票 未上市櫃 未上櫃
最佳連結 best link 未上市 未上市 未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