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訊由大元未上市股票研究室提供 語音查詢請電02-2999-0188 歡迎來到大元未上市股票資訊網
未上市股票新聞
今日未上市新聞
 
台灣浩鼎生技個股新聞
新聞日期 新聞公司

新聞標題

2015-04-02 台灣浩鼎生技 浩鼎每股淨值 跌破票面
2015-04-01 台灣浩鼎生技 淨值重返10元 11家可望恢復融資券
2015-03-31 台灣浩鼎生技 潤泰集團添新兵 潤泰材申請上市
2015-03-31 台灣浩鼎生技 檢調查名嘴炒股、美生技股恐泡沫 雙利空 生技股大地震
2015-03-31 台灣浩鼎生技 證所稅發威 生技股東有苦難言
2015-03-25 台灣浩鼎生技 F-康友 今188元上市
2015-03-24 台灣浩鼎生技 浩鼎拉抬 櫃買交易量飆今年新高
2015-03-24 台灣浩鼎生技 浩鼎人氣高 首日吸金逾百億
2015-03-23 台灣浩鼎生技 浩鼎成交量 第二名
2015-03-23 台灣浩鼎生技 當救援金主...撿到浩鼎金雞母

   首頁 上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 下頁 尾頁 1 - 10 of 196 [共 20 頁]

more..

中天生技集團董座 路孔明:生技最大價值就是風險

新聞發生日期:2015-03-09 |  相關公司:台灣浩鼎生技 |  瀏覽人數:239

  台灣生技產業總市值從2007年的1,500億元,一路飆升到2014年一度衝破8,000億元,基亞事件後出現大幅回檔,整個產業前景混沌不清之際,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路孔明接受專訪指出,台灣將會是全球生技的重鎮,生技大時代才剛揭開序幕。
  不過,他認為,過去台灣領先大陸生技約5年以上的優勢,正因政府的法令綁手綁腳,資金退縮量能遽減。究竟台灣生技產業何去何從?以下是他的看法記要:
  禁不起第2個基亞事件
  問:如何看基亞事件後生技股量能急縮?
  答:生技類股漲多了,本來就應該回檔。去年7月基亞事件加深回檔幅度,量能減少約50%,後來(9月)證券主管機關採取的生技資訊管制措施,進一步導致量能再萎縮約20%,總計整體量能縮減近六成,幅度非常大。
  其實,生物科技最大的價值就是風險,政府不必過度擔心風險問題,法令要與國際接軌,才能吸引資金和人才。現在生技股市場的流通因資訊管制機能大受影響,主管機關不宜因噎廢食,資訊不實的法律責任是由廠商自行承擔,不應箝制市場資訊,如果讓生技股市場資訊充分流通,量能應該會很快恢復。
  問:新藥股王浩鼎3/23轉上櫃,你如何看接近400元的浩鼎股價?
  答:浩鼎的核心新藥乳癌疫苗OBI-822三期臨床數據要到今年底解盲,是一個劃時代的世界級醣體免疫產品,大家都很期待它能成功。但雙盲試驗在沒有解盲之前無從判定成敗,浩鼎目前市值約20億美元,如果成功,這個藥必是全球新藥市場的明星,如果失敗,投資人要理性自行承擔風險。我認為台灣生技市場禁不起第二個基亞事件,公司可以更完整適時揭露訊息,讓投資人能充分評估風險。
  有藥證公司投資首選
  問:隨新藥公司藥證陸續獲捷報,如何評價台灣生技新藥產業的價值?
  答:新藥價值的浮現點有三個面向可觀察,一是已拿到藥證,一定是第一首選。國內現在有五家藥廠7項產品通過「生技新藥」許可,這些公司可能初期還看不到銷售成果,但新藥藥證獨占與專利優勢,在全球市場充滿了機會,這些將會是後市被持續看好的重要動能。
  其次是研發中的新藥,特別是已進入三期臨床的新藥,檢視的重心則在該新藥是否有國際性突破的優勢?有授權或被併購的利基嗎?
  第三是有獲利的公司,此層面涵蓋醫材、製藥和所有生技公司,觀察的指標是每年現金配股的利率超過5%,高於銀行的利率,就比較值得投資。
  這些以外的公司風險相對高很多,投資人應該充分掌握資訊,嚴控風險。
  問:以此看來,你認為目前的新藥公司有投資的價值嗎?
  答:我無法對單一公司評論,但單一藥物的新藥公司會愈來愈沒有競爭力,主要是欠缺研發平台、無法吸引建立優秀團隊,長期發展潛力也很有限。
  中長期來看,新藥公司合併是未來的趨勢,但有併購能力且具規模的新藥公司不多,主要是少了關鍵性領導科學家和堅強的研發團隊。
  生技業重要經濟指標
  問:台灣有能與世界競爭的新藥公司嗎?
  答:一個世界級的新藥公司必須具備有:一流國際學術與研發實力的科學家、強大的研發團隊、專利保護的新藥平台技術、以及秒殺的集資能力。以醣蛋白、醣分子、醣疫苗、醣晶片完整醣類新藥與晶片為主的「醣基生醫」會是首選;其次結合台大肺癌與中研院乳癌新藥技術的「協和新藥」,也具有極大優勢,將會是未來台灣生技新藥的重量級國際企業,至於陸續回流的國際知名學者,也不乏極佳投資標的。
  領先大陸優勢漸流失
  問:生技股的飆漲還會來嗎?未來前景如何?
  答:台灣電子產業代工模式出現結構性的崩盤,而生技產業自2007年迄今已隱然成形,尤其近年來重量級的生技公司一家一家相繼成立,頂尖的生化科學家開始回流,人才、資金、技術都具備,隨著世界潮流,生技產業必然是未來30年台灣經濟的重要指標,也會是龐大資金尋找出口的標的,後市長期持續看好。
  問:如何評估兩岸生技產業競爭優勢?
  答:大陸市場太大,大型藥企安逸於現狀,中小型廠又沒有動能,普遍不積極研發新藥,在大陸很難聽到藥廠把新藥授權給國際大廠,對進入美國市場做臨床也不如台灣積極,主要是他們市場夠大,不須要打海外市場就能生存。
  近來大陸政策鼓勵生醫業發展新藥,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陸續把生技產業列為發展重心,吸引以色列與歐美新藥公司積極和大陸合作,台灣過去領先大陸生技產業約5年的優勢正逐漸消失中。<摘錄工商>
未上市股票新聞
 
公開資訊觀測站 櫃檯買賣中心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聯合理財網 未上市股票新聞 天下雜誌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鉅亨網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新聞      
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 未上市 未上市 未上市櫃股票 未上市櫃 未上櫃
最佳連結 best link 未上市 未上市 未上市